2025-03-27
近期筆者在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旗下財庫論網誌看到這標題,令人精神及信心大振,近日報章亦報導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繼續名列季軍、亞洲之冠,尤其於投資管理、保險、融資等全球奪魁,人力資本基礎設施及金融發展水平為全球亞軍,營商環境、人力資本、聲譽及綜合等方面亦上升至全球第三,主要源於中央政府和港府早前推出的政策及措施展現成效。
除內地零售業、餐飲等行業持續復甦外,DeepSeek(DS)橫空出世為中國注入強心針,並推動一眾科技企業如螞蟻、百度、阿里巴巴等紛紛合作或接入DS,協助科技股估值修復,市場因而期待近期和未來科技股盈利表現,現時相關股價走勢各異,如騰訊、比亞迪、小米等因盈利優於預期而帶動股價上升,部份企業因業績未如理想而拖累股價下跌,部份則因於市場集資或配股供未來發展及併購而回落,但整體仍屬正常。
目前港股成交額大增,早已可承受股市大幅上升或下跌,近期證監會公佈首次公開認購(IPO)再不可以「零息百倍」,並要求投資者支付10%預付金,旨在降低相關風險,卻為IPO狂潮降溫和產生影響,這亦證明政府及監管機構對市場已具備信心。
中央政府及港府接連出刺激經濟和股市等政策,尤其是中央全方位地解決和協調,筆者曾收到內地銀行借貸訊息,借款數十萬年利率頗低,為2.58%,足見中央政府精細地處理和提升普羅市民信心,配合政府增加消費或用於投資,現時內地資金源源不絕地透過多方渠道南下,如債券通、ETF通等,還有北向通債券作為抵押品的離岸人民幣債券回購業務等,進一步增強香港聯通中外資本市場之地位。
香港早已擔當中國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投資者信心亦逐漸恢復,短期港股因業績期高峰回落,投資者趁好消息出售持貨、部份企業乘機集資及港股已累升不少,故於在23,000點以上鞏固已屬不俗,預計調整不大 ; 目前市場密切注視長和出售港口事件發展,或為港股帶來支持。
環球關稅戰及中美博奕持續升級,各界非常關注中國經濟如何應對,即使中國已推出許多政策或處理方法,如自我出口限制、刺激內需等,但許多美國政策實在難以接受,如大幅增加所有中國製造的船隻及於中國註冊的船隻港口停泊費,特朗普更要求從委內瑞拉進口石油的國家加徵25%關稅,相信中國應不會接受這長臂效應,究竟中國政府如何應對 ? 影響港股走勢多少 ?
每年香港發行綠色債券達805億美元,佔亞洲市場份額35%,名列區域綠色金融之冠,港府繼2024年發行全球首創600億港元多幣種數碼綠色債券後,進一步擴大綠色基建債券規模,全年綠色及可持續債券發行量位居亞洲首位,港交所更於2024年底實現碳中和里程碑,其核心氣候市場已推動逾5.5萬噸優質碳信用交易,為全球淨零轉型樹立典範,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亦已深度融合,趨勢愈發顯著。
香港不僅孕育逾1,200家金融科技企業,更首創綠色金融科技地圖,打造亞太區綠色科技樞紐,港交所要求上市企業在2028年全面採用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ISSB)之清晰路徑,使香港成為首批把本地準則銜接ISSB準則的司法管轄區。
金融科技方面,證監會已發表第二份發展虛擬資產政策宣言,探索傳統金融和虛擬資產如何融合及發展,冀望相關企業獲得充足業務供營運,逐漸成為成熟生態系統和持續發展下去,並推動黃金市場發展及建設大眾商品交易生態圈。
全球ESG發展現正處於關鍵轉折點,美國政府放寬環保法規和退出巴黎協定,相關政策方向與ESG理念背道而馳 ; 另一方面,歐盟為應對地緣政治危機,把2024年成員國財政赤字上限調高至GDP之5%,軍事開支佔比突破2.1%,創下10年新高,戰爭更突顯違反ESG,在此消彼長下,歐洲綠色轉型基金規模較2022年縮減逾12%,炭邊境調節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實施進度亦勢將被拖延。
反觀中國情況,憑藉雙炭目標之頂層設計,2023年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突破14.5億千瓦,佔全球總量逾40%,除科技、高質製造、太陽能、電動車、造船、機械人等等領先全球外,中國亦已在ESG發展急起直追,隨著歐美ESG步伐放緩,中國更可利用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地位,充分發揮ESG附加值和影響力,中央政府及港府互相協調和支持,進而引領全球ESG發展和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相輔相成 ! 相得益彰 !
回顧東驥模擬組合,截至2025年3月26日一周内上漲0.89%,年初至今回報為虧損1.74%(已扣除管理費用),成立至今累計升幅達954.66%,平均年化回報為8.75%。
特朗普政府發言將對關稅靈活處理,協助投資者對美股恢復信心。模擬組合盤美國科技基金周内上漲5.81% ; 若歐盟等經濟體最終降低對美關稅,藉以換取對等關稅優惠,全球股市風險必將大大降低,美股市場指數有機會回升至年初水平。
恒指連續2周下跌逾1%,當前更跌破20天均綫,技術形態上呈現下跌趨勢 ; 若獲得充足的内地資金支持,應可協助恒指保持穩定。許多恒指成分股企業2024年財報錄得超出預期之收益,今年仍看好中港股市表現。本周基金組合比例維持不變。
聲明 : 作者為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有持有上述所提及的證券。
作者所屬東驥旗下基金及客戶組合則持有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比亞迪、小米及港交所,並有可能出售上述公司的股份。
各位讀者可與本公司客戶服務部聯絡及了解東驥基金模擬組合的詳情 ,請瀏覽本公司網址:www.pegasus.com.hk或致電 : 2232-5800。